紅龍果---近十多年來拍賣市場價格與銷量的變動???


我嘗試著從現有的資料中整理一些圖表

並且整理近十多年來拍賣市場價格與銷量的變動

希望能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資訊



最新統計資料 紅龍果栽培面積約達800公頃

其中彰化縣二林鎮就佔了100公頃左右 是全台灣最大的產區

據統計資料顯示 台灣果樹栽培面積低於1000公頃的果樹並不多

例如 : 枇杷、白柚、蘋果、桑葚

紅龍果想要以面積取勝 現階段而言相當困難 (不過97年我田野訪查地資訊得知有許多農民欲復耕)



紅龍果單位面積產量一般估計可達25-35公噸/公頃 (依栽培模式而有極大的差異)

台灣果樹單位面積產量超過這個數字的並不多

例如 : 木瓜、鳳梨、番石榴、葡萄...等 紅龍果算是具豐產潛力的水果

農民該要如何利用該優勢 搭配分散產量的栽培模式 以達穩定的收成是重要的課題



紅龍果的拍賣價格變動大 以97年為例最低10多元 最高可超過100元/公斤

計算目前台灣拍賣市場交易行情資料得知 97年度紅龍果的交易量僅佔全台果品總交易量的0.1%

所佔比例超乎想像的低



紅龍果於拍賣市場的行情變動又是如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所建立的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 是個可以方便且快速查詢交易資料的系統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 http://amis.afa.gov.tw/t-asp/top-v.asp



上圖統計93-97年度台北第一市場白肉紅龍果平均價格與拍賣總量趨勢圖

數據顯示 紅龍果產期6-12月份長達6個月

但有75%的果實集中於7-9月份大量產出 易導致果賤傷農

特別注意7-9月份的變化

可以得知紅龍果在台灣是一種"節慶性"極強的水果

7月份量產價低 8月份適逢農曆七月

民間有相當多的宗教節慶活動 需要紅龍果這種討喜的果品來祭祀神明與好兄弟

因此許多果農會設法調節於此時出貨 以獲取好價錢

9月份產量雖降低 但是價格卻未上揚

此時碰到三大節日之ㄧ的中秋節 應景的果品是文旦 應該有影響的紅龍果的銷售

價格的波動需一直到10月才會開始上揚 直到12月到達高峰

這數據乃將92-97年的資料平均而得 並非代表每一年均如此 只可看一個概略的趨勢

舉例來說93年12月的上價的平均售價相當的差 僅41元/公斤



另外 整理民國85-97年 "台北二市、台北一市、三重市、台中市、東勢鎮、'嘉義市、鳳山市、高雄市、台東市"等市場的交易行情資料

所列參數包括白肉、紅肉及進口白肉之拍賣平均價格(NT/kg)與交易量(ton)

詳述結果 如下



圖一、85-97年度白肉紅龍果拍賣平均價格與銷售量變化趨勢圖

白肉紅龍果94-97年的交易量值年增加 栽培面積卻無太大的變動

顯示 植株狀態可能適逢產能極大之時 加上栽培技術改進

單位面積產量可能有增加的趨勢

對應97年與91年的交易量 幾乎已達一樣多

圖二、85-97年度進口白肉紅龍果拍賣平均價格與銷售量變化趨勢圖

國外的進口量 一直與台灣紅龍產量與拍賣市場價格有極大關聯

國內產量低且價格高時 進口量就大增 例如94年

進口果品有一個特色 90-97年間其售價都相當穩定 約都保持在30元/公斤左右

價格波度幅度小 有較穩定的獲利

不過自98年3月1日即將禁止越南紅龍果進口 明年紅龍果產業勢必會有大幅的變動

如何掌握這一批的機會將是每個紅龍果農應審慎思考的





圖三、85-97年度紅肉紅龍果拍賣平均價格與銷售量變化趨勢圖

紅肉紅龍果在台灣起步較晚 85-90年間幾乎沒什麼果品銷至拍賣市場

紅肉紅龍果 銷售之初鬧了很多笑話 加上品質不佳 變異又大 消費者接受度極差

交易量很快就從2000公噸下滑至1000公頓

近來研究指出 紅肉紅龍果中獨特的甜菜色素(Betalain-Betacyanin)有很好的抗氧化力

加上 許多農友選育出優良的紅肉品系 消費者的接受度已漸漸增加

相信未來紅肉品系會成為重要的栽培種類 :)



根據上述的資料 從民國85-97年我們可以區分成幾個階段

85-88年屬於初萌時期

一切都剛起步 民間傳說價格高 農友初接觸這一種新興的果品 資訊不足又再苗商的鼓吹下一窩鋒搶種

於接下來年度開始大量產出 (此時期果實品質不佳 消費者接受度差)

88-92年屬於快速成長期

快速成長期 交易量大增 價格崩跌 除了量產以外 果實品質差也是重要原因之ㄧ

消費者反應 吃起來沒有風味 又不甜 果實有時酸 有時又什麼味道都沒有

紅肉品系更慘 許多不肖苗商 賣出未經選別的實生苗 導致紅肉市場大亂

甚至到現在仍有許多果園深受其害

92-97年屬於震盪期

92年後至今 交易量遞減後又於94年開始增加

據資料顯示 這幾年的栽培面積都在800-900多公頃之間變動

交易量也跟著變動 似乎慢慢趨近一個較穩定的狀態

92-94年間 交易量下跌 主因是在91-92年價格崩盤 重創紅龍果產業

許多農民紛紛廢耕 實際走訪田野也觀察到 以前去的果園有許多已經不見了

94-97年經過這一次巨大的淘汰之後 面積由91年的1000多公頃降低至97年的800公頃

有持續在種植紅龍果的農友 都是相當有經驗最重要的是 各地區已經發展出不同的栽培品系

也有專業的育苗者 培育出不少優良的品系

南投集集吳先生---福龍與帝龍 這目前是中南部重要的栽培種

鳳山許先生---蜜寶 這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的果實品系 目前已申請命名





在這十多年來 政府單位投入於紅龍果的資源與研究實在少的可憐

在市場機制的自然淘汰下 每個持續種植的農友 都發展出自己一套技術(撇步)

未來希望能整合北中南東的農友 促成常態性的聯誼或評鑑活動

多多交流 希望大夥一起努力 營造出穩定的紅龍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