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生態習性、名稱由來、色素種類、五郎農場


序言:

五郎農場成立於民國88年,以栽培紅龍果為主,位於屏東縣高樹鄉沿山公路旁,歷經一代沿革,果園現由場長傅柏琮管理。傅先生不僅在栽培實務上有許多獨到的見解,關於學理的探究,亦積極請教相關研究人員,是少數理論與實務兼顧的專業農民。民國92年,筆者走訪五郎農場,兩人相談之下,不僅許多理念相似,最重要的是都對紅龍果有著極高的熱忱,於是兩人一直合作至今,共同為紅龍果產業貢獻一份心力。






紅龍果的故事:

紅龍果(Hylocereus spp.)屬攀附性仙人掌(climbing cactus)之果樹作物,Hylocereus一詞源自希臘文‘hyle’代表‘forest(森林)’,即森林內的仙人掌,意在描述其棲地環境 ; 然而,climbing cactus則進一步說明紅龍果的枝條具有‘攀緣’的特性。閉上眼睛想像一下,腦海中是否浮現出---有株仙人掌紅龍果攀附在森林的樹幹上,如果有,你已掌握紅龍果在原生地中南美洲熱帶雨林的生態習性了。



(照片攝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


‘Queen of the night’是針對部分攀附仙人掌的稱呼,紅龍果也包含其中。能夠稱之為‘Queen(皇后)’的,必定有其極致之處,就紅龍果來說,最漂亮的莫過於她潔白碩大的‘花朵’了;再仔細想想‘night(夜晚)’這個字,組合一下這些字,花朵是夜晚的皇后,您是否又瞭解到紅龍果的另一個特質呢?沒錯,紅龍果的花如同曇花一般,也是在晚上綻放的。






紅龍果實有著豔紅果皮搭配鮮綠鱗片,外觀十分討喜。各位也許知道紅龍果英名為pitaya,但您可能就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意義為何?溯其根源‘pitaya’所代表的含意即是具有鱗片的果實。紅龍果肉含有許多黑色種子,也有人稱為‘芝麻果’。研究顯示,果肉重超過300克以上,種子含量可能就會超過7000粒。當您在享用果肉時,或許曾看見其中有著一絲一絲的物體,這細絲狀的構造,可是發育出可口果肉的部位喔。





為了讓文章更生動有趣,我撇開以前教條式的說明方式,希望以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將紅龍果的故事介紹給各位。這一次我用了很多跟紅龍果有關的名稱來談它的生態習性,請各位不吝指教。


紅通通的果肉:

食用紅肉的紅龍果後的反應,常引起許多消費者的關切與好奇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體代謝排出後呈現紅通通的顏色?坊間及網路上,流傳紅龍果肉的顏色為花青素所致,這是真的嗎?接下來便一一來解開這些疑惑。 紅龍果色素的種類及抗氧化能力,為近年來研究的重點。近來研究指出紅龍果富含甜菜苷色素(Betalains)中的betacyanins類(而非花青素),已證實的主要成分,包括有Betanin、Phyllocactin、Hylocerenin等,其中Hylocerenin(這個字是否有點熟悉呢?這色素是以紅龍果屬名來命名的喔)更是紅龍果中首次發現的色素 ; 每100g果肉中總betacyanins含量更高達28 -41m g (Wybraniec et al., 2001; Wybraniec and Mizrahi, 2002; Stintzing et al.,2002; Vaillant et al., 2005)。目前有許多的文獻報告指出,甜菜苷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Kanner et al., 2001; Stintzing et al.,2001; Butera et al., 2002; Piga, 2004; Stintzing et al., 2005; Vaillant et al., 2005)。Stafford(1994)研究指出,甜菜苷色素只存在自然界10個科別的植物中,其中供作果樹栽培的僅有仙人掌科。




在追求產品多元化的觀念下,食用果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新鮮的水果不僅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且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水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然而這些抗氧化物質,常因水果種類而異。台灣眾多鮮食果品當中,仙人掌紅龍果為甜菜苷色素(betalains)最佳的供給來,betalains將是提供抗氧化能力的新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