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今年紅龍果萌花批數 至今較多者已經有6批花了 較少者也有4批花了 (不論花朵數量都算進去)
但是普遍有一個異常的現象 在5/20 - 5/25以及5/30 - 6/3這兩批花
據我到田間以及農友的連繫得知 萌花的數量相當驚人
甚至有中部農友告訴我 同一肉質莖上超過30朵的花苞
單柱或全株枝條利用率有的已經高達80%了 也就是說98/7/20 ~ 98/7/30之間將會有一大批果實產出
這樣的萌花反應勢必會影響下一期的枝條利用率 也就是在農曆七月上旬與中旬時果實量將會銳減
如果沒有冷藏設施的農友必定會影響收益
下面兩張圖間單說明 "刺座利用率" 以及 "枝條利用率"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2_TFaFNr1NYPnNy_y3bB7ou4J2tjg6c8_WJjMXk_qG5odq50SYykiJDx2T43Pj1YKKKFvU9M5jaeZ2LI0MJ7CLHtvJ7HYHyoEW_91A4kNGnWj5S7xJg4c03FV1g6IJkbao-eGhMWpYKI/s320/.iiKQdmQiCd5BEeEodYpXg%5B1%5D.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hbPlmUrZ_yaZZKFQyG-qbQCSfjfsc4XtsgMwOtae5sfL_Avg6GCOA54OiH0n9dULV8ihfKYG41aaeyAuY5Au0HdgeChyphenhyphenUjsCCeqMRBaZIV9lKazOURw2uC4CTlInanxCe6NwA8JfEHXg/s320/3uMOoRP_ZJEjgeCe61XYNw%5B1%5D.jpg)
造成萌花集中的成因推測為 :
(一)、單株枝條總數太少,枝條養分蓄積快速,加上環境誘導適宜及大量萌花。
(二)、去年11-12月萌發的新梢成熟度均一,多數農友都搭配短截促使大量花芽萌發。
(三)、多數平地種植的果園,多配有良好的灌溉設施,且抽梢期灌溉頻度高,不僅導致新梢大量萌發且花芽也大量萌發,我所認識的果農裡,有一果園終年不灌水僅靠天雨,雖然萌花批數少了2批,但是刺座/枝條利用率卻遠遠少於別的果園。
(四)、氣候的影響[不知道的都推給全球氣候改變 XD ]
目前能補救的方法 :
(一)、持續疏花(花朵約5公分時),盡量分散自己果園的萌花量,千萬別心軟不疏花。
原則上從0.5公分小花苞到果實可以採收約需2個月 依各區差異極栽培習慣可再增減5天左右
正常來說 每一批萌花間隔 約需1-2周
但是植株若掛滿果實 那將會延至果實採收後 因此需要好好去調節自己的出貨時期
據我的觀察98/7/20 ~ 98/7/30以及以往的拍賣量統計,將會有一大批超多量的果實同時出現在市場
想必將會影起價格上的崩跌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kEHKHymHUpZZ0vOBeBIoXos6r5vIjzB61Yu90iM3vvAhbudmNJhKed8X_c8BcNKb2yZyX8wk9tEwRNF_NYKbgesyUCnxxWAqV3G37oZIaDOZFMuMca-CwAcfa0xbfQHNq5EcRDTeFBag/s320/Xw7Un9JXxJ0GymPUww2mfA%5B1%5D.jpg)
(二)、學術研究上遮陰可以減少萌花量一般紅肉與白肉約遮60%遮陰網,但實際操作不易。
長期的管理模式 :
(一)、調整全株枝條量,避免枝條過少,尤其須注重新舊梢比例,新梢又可以利用不同萌發時期區分為不同批次。
(二)、可以灌水的園區,調整灌水頻度與量,
抽梢期 : 避免灌水過多,以減少抽梢量,
著果期 : 維持地面濕潤即可。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KbTr0NbtVllmg68R2X3N1AddG15MXW2nDOEzsylSaWjOlkSDTQ_KBfXEB4YxsjULRcQn2N1LkGNbyK8AIS2GN7NeLjCisQKcueVjEDyfH-Yzwyrw0KDYe9S7AeAOD6WkhQb0__sz5NjM/s320/fjoB9SJuTkub0.UQB5G36w%5B1%5D.jpg)
上述原則需再搭配各地區實際作業模式再調整,有需要的農友可以與我聯繫討論
若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 我也可以到各地果園實地了解與討論
願我的經驗與資訊能夠給大家一點幫助
祝大家都有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