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紅龍果評鑑標準分析 (專業的喔)


980531

距離評鑑還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還有機會調整植株狀態與果實品質

依據評鑑標準參賽者該如何準備應戰呢?

果重(25%)---

決定果重的首要因素是"胚珠授精率",每一顆果實至少須確保有8000粒以上的種子數

因此可以進行"異品種授粉"以增加果重,授粉時只要看到柱頭上已滿滿密布花粉即可

當種子數超過一定量時對果重的影響就較低了

取而代之的是植株的水分及肥培管理 適當的水分與肥料供給可以增加果重

一般而言紅肉品系花謝後第8天果實生長的速度最快 此時要給予足夠的水分與肥料加速生長

花謝後21天左右還有一次生長高峰再給予一次灌水後可搭配限水以提高果實品質



{1.235公斤的巨果}


風味與口感(15%)---

這個項目完全是依據評審的主觀的觀能品評而得

評鑑的項目包括"香味、草腥味、酸味、甜味、脆度、水份"等

我認為這完全是一個主觀的評鑑 完全是依據評審而定

簡要敘述如下

香味---基本上在紅龍果中"味道"是相當弱的一環,不像香蕉、鳳梨可以明顯的聞出特別的香味

但是在少數紅肉品系中的確存在有特別"微弱的"香味,尤其是早期稱之為"香龍"的品系

多半存有奇特的香味 但是不見的每個人都能接受

草腥味---基本上是白肉種的特性,採收成熟度不足者,草腥味越重

一般而言紅肉幾乎沒有這樣的味道

酸味---採收成熟度不足者果實酸味會特別明顯,尤其是果實外圍的果肉

另外紅肉中Hylocereus costaricsensis(血紅色果肉)種 果肉通常具有特別的酸味

或許與之雜交的品系也會有會酸味

甜味---我吃過最特別的果實是在"冬季完熟"採收的紅肉果實 竟然有著濃濃的蔗糖香

那個果實真是讓我懷念不已 希望今年還可以品嘗到那迷人的甜味

果實中糖度的分布 其實以果心最甜 相關議題參閱連結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pitaya-house/article?mid=487&prev=544&next=477&l=f&fid=7

脆度---如果沒有嘗過很多品系紅龍果的人,很難去體會甚麼是紅龍果的"脆度"

紅龍果的口感可概分成"軟爛、Q紮實、鮮脆"等

評鑑時大概也會依據這些原則去評判一顆果實的口感,基本上Q紮實與鮮脆都是較好的口感

我的國文造詣不好真的形容不出紅龍果的脆度 真是抱歉 XD

水分---果實成熟度岳滴水分含量越低

總的來說 風味與口感 要表現的佳 需要盡量採收"完熟的果實"


{白肉種,此顆果實呈現水分少、果肉軟爛的特徵}


{紅肉種,這顆果實呈現多水與Q紮實的特徵}

糖度(35%)---果實糖度品種特性與栽培管理占了絕大的因素

優良的品種絕對是搶得先機 在搭配後天的栽培植株管理可以將糖度發揮到極致

以我的認知而言 紅肉品系果心的糖度如果未超過18度 都算是不合格的

這算是紅肉的基本門檻 要提高果實的糖度

可以搭配提高施用磷鉀肥、果實成長後期限水、增加肉質莖的光合作用、特殊液態肥料的補強

另外一個最厲害的就是 延長果實掛樹期

我曾試過延長紅肉掛樹期長達45天可以明顯提高糖度與改變果實風味



{想辦法提高果心糖度是致勝關鍵}


總評(25%)---包括果型、大小整齊度、鱗片新鮮度、光澤感、清潔度等

果型---盡量挑選正常飽滿的果實,不要選擇畸形果

大小整齊度---參賽的果實每一顆大小都要平均不要差異太大,盡可能挑在600公克以上的果實

鱗片新鮮度---與成熟度成反比,也就是說果實越成熟,鱗片新鮮度越差,

而且儲藏過的果實鱗片的鮮度會降低 "掛樹期"設法讓鱗片接受較多的光照 可以維持鱗片的鮮度

"採收後"須避免鱗片失水 鱗片一失水鮮度即會大大降低

光澤感---果皮色澤要有"均勻"的光澤 須避免果實直射陽光

白肉品系尤其需套袋保護 因為白肉品系一經陽光直射過九 向陽面就會呈現 雜色斑

給予部分遮陰的套袋 白肉品系可以維持鮮豔的紅色

給予大量減光的套袋 白肉品系果皮回呈現均勻的粉紅色 但鱗片易黃化

***小祕密-白肉果實如果在樹蔭下(中午陽光不會直射) 果色會相當漂亮喔 ***

清潔度---參賽時果萼端開口處須清潔乾淨

果皮上不可以有水漬斑、藥斑、病斑、蟲咬斑等

總的來說 可以利用套袋來增加果實外觀分數

但須小心部分套袋會引起煤煙病以及鱗片轉黃


{果實外觀一級的白肉果實、皮色均勻、鱗片完整}


{畸形果}


{果皮色澤不佳、鱗片損傷嚴重}


{果實表面病斑嚴重、但鱗片鮮活翠綠}


{套袋後所產生的煤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