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果---魂牽夢縈的滋味 多刺惱人的外表(全世界最好吃的仙人掌果)


仙人掌黃龍果--- Pitahaya Amarilla

魂牽夢縈的滋味 多刺惱人的外表

概述---

黃龍果屬於半攀附性仙人掌果,首次發現於秘魯亞瑪遜地區及安地斯山脈谷地,今廣泛分布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祕魯及玻利維亞海拔90 -1800m的區域。其果實優質香甜著稱,但卻也因成熟期長、外果皮密佈針狀細刺,而令栽培者望之卻步。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歸屬於仙人掌科(Cactaceae)西施仙人柱屬植物,Selenicereus源自希臘文“moon cereus”為夜間開花的意思。一般稱之為黃龍果、Yellow pitaya、在中南美洲稱為Pitahaya amarilla。與紅龍果皆屬於半攀附性仙人掌果,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外型以及香甜的風味,我將進一步介紹黃龍果的栽培概況及植株特性。



栽培及生產概況---

哥倫比亞為世界上黃龍果的主要栽培區,於栽培初期1986年種植面積僅50公頃,1990年約400公頃,截至1994年種植面積以超過1000公頃。所生產之果實多做鮮果食用,以外銷日本、加拿大、德國及法國等歐洲地區為主。於1989年果實中發現地中海果實蠅(Ceratitis capitata)及南美果實蠅(Anastrepha fraterculus),導致外銷日本的通路受阻;於1997年日本修訂法令,需將果實經過蒸熱處理(Vapor Heat Treatment. >95%RH 46℃ 20m in )方可恢復銷售。




哥倫比亞的產期集中於7~8月和11~2月兩季,但因各地區成熟及採收期不一,使得果實產期可遍及全年。另外以色列亦有少量栽培,果實主要供給歐洲市場,在以色列產期多集中於9月~翌年2月。台灣早期亦有引進種植,但因果實小且多刺常使得栽培者望之却步,因此台灣黃龍果的栽培多侷限於自家庭院,並未達商業生產的階段(我曾聽聞在宜蘭與桃園有較大規模的栽培,只可惜從未親眼目睹),想要品嚐的民眾則需親自下鄉尋訪黃龍芳蹤。






植株外觀形態---

黃龍果原生於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等地區的熱帶雨林內,屬於攀附性仙人掌果。肉質莖一般為3稜具明顯缺刻如波浪狀,刺座著生缺刻頂端,肉質莖表面缺乏臘質較不耐熱。刺座上密生白色棉毛,通常著生2~3根圓錐狀刺,刺上偶見環狀紋路及縱向裂痕。




花芽萌生刺座處,花冠筒至子房處生有許多針狀刺;外花被末端呈紫紅色,花朵綻放時會向外反捲翌日清晨即恢復,內花被白色向內凹捲如杓狀,柱頭黃綠色多裂約15-20枚,花柱細長直徑約0.4公分,雄蕊數百枚,花朵綻放時釋放出濃烈香味,由可見花芽至綻放約需35-50天左右。




果實呈長橢圓形,具有許多瘤狀突起(tubercle)其上密佈針狀刺,針狀刺的顏色會由紫紅色轉變成褐色,此時可能為果實成熟的一種指標,需再進一步觀察。成熟果實果皮呈黃色,果肉白色香甜多汁,散生許多黑色、深褐色的種子及淡褐色細小未發育的胚珠。縱剖果實觀察基部白色花托所佔的部份,較狹長的果實所佔的區域亦較大,果實外觀較飽滿者則反之,此現象可能與受精率多寡及不同品系間有關,值得進一步探究。





圖.枝條................................波浪形邊緣、刺座著生位置

圖.刺座................................環紋、棉毛

圖.未綻放花苞....................針狀刺、花被片色澤

圖.綻放當晚的花朵............外花被反捲

圖.翌日清晨的花朵............外花被恢復

圖.未成熟果實....................紫紅色針狀刺

圖.成熟果實剖面................果長約10公分



果實發育階段---

黃龍果果實發育所需時間較紅龍果長,根據以色列資料顯示若於秋天開花者約需4個月,另外若開花期於冬天則需5個半月的成熟時間。

果實發育可概分為5個階段:

(1)果皮成綠色,瘤狀突起上的刺成褐色且不易移除;

(2)果柄端開始轉黃;

(3)果柄端一半轉黃,果萼端呈黃綠色;

(4)果皮轉黃,瘤狀突起頂端仍呈現綠色,刺容易移除;

(5)果皮全部轉黃。



黃龍果屬於非更年性果實,需至一定成熟度才可以採收。依據試驗結果顯示,果實4th成熟階段風味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可高達19oBrix,品嚐果肉時甜中帶酸風味絕佳。果實於3rd和4th採收後可置於10℃下儲藏4個星期,仍可維持一定的品質。



果實採後處理與分級標準---




果實採收後須經10~ 15℃的預冷處理,以利移除田間熱及延緩生理代謝活性。果實需另以清水及肥皂水清洗,特別是果萼端的孔洞,避免生物體躲藏。果實最基本的品質標準,外觀色澤鮮艷不可有病蟲害,果實上不可有針狀刺殘留,需留果梗1.5~ 2.0c m,果肉率最低需達31%。





果實分級標準如下:

特級(Extra class):需具有極優的品質,而且果實外觀不可有任何損傷。

優級(Class I):需具有優良的品質,果實外觀可允許輕微損傷,例如:果實頂端較長或者是果實上具有疤痕< 1cm2。

良級(Class II):果實的品質須達最低限制,外觀可允許損

傷,例如:果形不佳,果實表面的斑點疤痕< 2cm2。附註:所

有及外觀損傷都不可傷及果肉。




另外依果重再將果實分成5個等級,A:110~ 150g、B:151~ 200g、C:201~ 260g、D:261~ 360g、E:超過361g。



未來展望---

我於田野調查中得知,在台灣已有栽培者著手黃龍果新品系的育種,如黃皮紅肉種,但仍無相關資料發表,應可進一步調查植株特徵及生育習性。除此之外,果實小及密佈針狀刺為現階段栽培黃龍果的兩大問題,未來遠程目標應朝向選育大果及無刺的種類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