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uning Enhances Earlier Flowering in Hylocereus undatus (27 IHC 摘要發表一)


Pruning Enhances Earlier Flowering in Hylocereus undatus

Yi-Lu Jiang, Tzong-Shyan Lin , Chung-Ruey Yen



Responses of heading-back and thinning-out pruning on white pitaya (Hylocereus undatus) were studied in the commercial orchard.


Shoots thinned-out in November or December resulted in earlier vegetative- bud sprouting and higher percentage of their transformation into flowering shoots from either current or non-current year shoots, although their initial flowering dates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unthinned ones.

Current shoots were headed-back in June to 30, 60, 90, or 120 cm of length.


Those retained 120 cm of length had the earliest initial flowering a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ransforming into flowering shoots.


Shoots were headed-back 10%, 25%, 50%, and 75% of their original length in February.


During the initial flowering period, the percentage of current or non-current shoots retained as vegetative increased whereas their transformation into flowering shoo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everity of pruning.


Current shoots with 10% of heading-back length had the earliest a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flower-bud formation.


Current shoots were headed-back 10% of their original length during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 and those pruned in January, February, and March showed earlier initial flowering and higher percentage of transforming into flowering shoo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pruning can be used for manipulating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of white pitaya.



韓國首爾舉辦第27屆國際園藝學年會


也是皮塔屋第一次參加國際型的會議

第一次踏上國際舞台 第一次感受到學術研究的魅力

研究過程中的孤獨與等待

就是在這一刻得以嶄露頭角


這條學術研究的漫漫長路 或許也蠻有意思的


The Formation of Flower Bud and Shoot in Pitaya (Hylocereus sp.) Is Regulated by Photoperiod (摘要發表二)





The Formation of Flower Bud and Shoot in Pitaya (Hylocereus sp.) Is Regulated by Photoperiod

Jiang, Y. L.; Lin, T. S.


Pitaya (Hylocereus sp.) usually flowers from April to October but grows vegetatively from November to May in northern Taiwan.


We tried to adjust the reproductive and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of pitaya by changing the length of photoperiod during summer and fall.


When the photoperiod in the summer was reduced to 8 hr flowering is completely inhibited whereas the percentage of shoot flushing enhanced significantly.


When photoperiod is extended by 4-hr night break during the night from mid September 28 % of the treated shoots formed flower buds up to mid November but those control plants are terminated in flower-bud formation on Oct 1st.


Shoot sprouting began from November and higher percentage of sprouting occurred in the control plants than that in the treated ones up to the end of January, 201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hotoperi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in pitaya.




皮塔屋參加第28屆國際園藝學年會所發表摘要

由此摘要衍生出最新所發表的文章

這一路還真是漫長

不過 皮塔屋完成紅龍果開花生理研究的關鍵因子

對於產期調節不穩定性的成因及其改善的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也算對紅龍產業貢獻一己之心力

皮塔屋紅龍果研究團隊敬上



http://www.ihc2010.org/docs/t03.Book%20of%20Abstracts.pdf

The Photoperiod-regulated Bud Formation of Red Pitaya (Hylocereus sp.) (第二篇 SCI)


The Photoperiod-regulated Bud Formation of Red Pitaya (Hylocereus sp.)

HORTSCIENCE 47(8):1063–1067. 2012.

Yi-Lu Jiang, Yuan-Yi Liao, Tzong-Shyan Lin, Ching-Lung Lee, Chung-Ruey Yen and Wen-Ju Yang*

http://hortsci.ashspublications.org/content/47/8/1063?related-urls=yes&legid=hortsci;47/8/1063


Red pitaya (Hylocereus sp.), which flowers between May and October and sprouts between November and May in Taiwan, has been confirmed to be a long-day plant.


The areoles on the old shoots may be induced to flower after the March equinox naturally, and the floral bud formation occurs in two to three waves from May to October.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on photoperiodic regulation of floral bud formation from June to Dec. 2009 and tested the feasibility of off-season production in 2011.

Shortening summer daylength to 8 h inhibited the areoles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shoots to develop into floral buds and promoted sprouting at the proximal ends of the shoots.




Night-breaking treatment between the September equinox and the winter solstice led to floral bud formation.


The critical daylength seemed to be ≈12 h, and night-breaking treatment would be applicable between the September and the next March equinoxes to produce off-season crops.


The duration of night-breaking required for flower differentiation was longer in the cooler than in the warmer season.


Four weeks of night-breaking treatment was sufficient to promote flowering in late fall (mid-October to mid-November), but 3 months were required to generate similar result in th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January to March) in southern Taiwan.






Additional index words.

day length, equinox, flower thinning, long-day plant, night-breaking

第二篇文章終於在楊老師的督促與大力協助下發表出刊了 ~>.<~

我的研究生生涯 剩下最後一個階段 這學期即將畫下美麗句點 :)

接踵而來的是更多實務及學術結合面的挑戰

面對多變的氣候條件及詭譎的市場波動

更需善用以往所學的知識作為實務應用上的基礎

期盼 在未來能在遙遠的TM開花結果............................

Phenology, Canopy Composition, and Fruit Quality of Yellow Pitaya in Tropical Taiwan (第一篇 SCI)


Phenology, Canopy Composition, and Fruit Quality of Yellow Pitaya in Tropical Taiwan

HORTSCIENCE 46(11):1497–1502. 2011.

Yi-Lu Jiang, Tzong-Shyan Lin, Ching-Lung Lee, Chung-Ruey Yen and Wen-Ju Yang*


(Yi-Lu in yellow pitaya orchard)

Abstract:

Yellow pitaya,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 (Schum. ex. Vaupel) Moran, is a potential new fruit in Taiwan.

It sprouts mostly in winter and flowers in late spring and fall. In this study, an average of 60% shoots within canopies flowered.

Shoots sprouted in the current winter flowered in fall and produced winter fruits, and shoots sprouted earlier than the current winter flowered in late spring and produced summer fruits.

Floral buds on most shoots appeared at the distal end.




The weight, pulp percentage, and total soluble solids of winter frui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ummer fruits.

The number of black seed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ulp weight (R2 = 0.87).

The total soluble solids in the core region of winter fruits reached 22.7 °Brix,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regions.

Future efforts to improve yellow pitaya production in Taiwan include increasing winter fruit production by enhancing growth of the current year's new shoots through proper canopy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the size of summer fruit by artificial pollination, fruit thinning, and other means.





Additional index words.

climbing cactus, flower season, flowering shoot, shoot age, sprouting,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






皮塔屋在顏老師的引領下埋首踏入紅龍果的研究領域

但在接觸黃龍果後堅定了我的研究生涯

黃龍果是一個令我又愛又期待的果品

早年針對黃龍果開花物候習性研究


研究枝條年齡、長度跟開花結果的關係

研究果實種子數與果重的關係

探討緯度對黃龍果開花期的影響

這些資訊通通寫在這篇文章中 終於在楊老師的指導下 完成人生第一篇的科學文章

皮塔屋在此與大家分享這一份難得的喜悅 :D


PS:皮塔屋黃龍果專文請參考下面連結





黃龍果---栽培技術門檻高的夢幻黃龍品系http://tw.myblog.yahoo.com/pitaya-house/article?mid=561&prev=1205&next=544&l=f&fid=11

黃龍果---魂牽夢縈的滋味 多刺惱人的外表(全世界最好吃的仙人掌果) http://tw.myblog.yahoo.com/pitaya-house/article?mid=544&prev=561&next=487&l=f&fid=11

皮塔屋閱讀筆記---紅龍果甜菜紅素Pitaya Betalains(二)


大家所熟知的紅肉紅龍果多屬於"紫紅肉系列"

其實,早期台灣亦引進許多"深紅肉系列"的品系栽種,諸如中南美洲的品系

下圖所提供的是兩個紅肉系列果實的外觀差異



雖然,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人栽種深紅肉品系的紅龍果



但因其果肉顏色極深,深具加工的特性,未來其色素極有淺力開發成不同的加工產品







試想,我們若需要萃取色素,當然會選用目標色素含量高的品系

舉例來說,換算每100克紅龍果果肉中的總甜菜紅素含量約為28-39毫克,其中以H. costaricensis總含量最高,其顏色也最深。



問題來了,紅龍果的甜菜紅素,只有一種嗎?

造成,顏色深淺,僅單單是濃度上的差異嗎?

其實這些問題很好玩,皮塔屋整理了一些關於紅龍果物種間色素組成的差異,供大家參考 :

就文獻上來說,

深紅肉品系多屬H. costaricensis這一物種

紫紅肉品系多屬H. polyrhizus這一物種或其雜交種

當然現在已有許多這些物種間的雜交種了,但為求資料的正確性及簡單化,皮塔屋僅單就這兩個物種說明

科學研究顯示,紅肉紅龍果內含有幾大類的甜菜紅素,包括Betanin、Phyllocactin、Hylocerenin以及其iso-form,格友們不必太在意這些化學名稱,只要知道有這幾類即可,最新研究發現,還有一些極其特殊的色素存在紅龍果中。

重點來了,這些都是甜菜紅素,其中一大類"Hylocerenin"更是首次在紅龍果上發現,並以紅龍果屬名命名,我們姑且稱之為紅龍紫紅素(這不是正式名稱,僅便於說明)

紅龍紫紅素含量在紫紅肉的H. polyrhizus物種中最多,

那麼,深紅色果肉的紅龍果又含有甚麼色素呢?

分析結果H. costaricensis中phyllocactin的相對含量最高

寫到這邊,我想各位格友已經頭昏眼花了,這麼多奇怪的名詞,

雖然這些內容有點難,只要各位能夠記住,紅龍果含的是"甜菜紅素"而非花青素,

皮塔屋花時間去整理這些科學文獻也就值得了,到過皮塔屋請別再說錯紅龍果的色素了。

皮塔屋閱讀筆記---紅龍果甜菜紅素Pitaya Betalains(一)


紅龍果的甜菜紅色素(Betalains),長久以來遭到網路資料的誤傳,被曲解為花青素,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這未經查證的錯誤資料竟在網路上快速流傳。

**倘若紅龍果含的是花青素,您是否想過,當你在享用富含花青素的蔬果,如桑葚(或多數紫紅色蔬果)後,其代謝反應是否像紅龍果一樣明顯(恐怖),會排泄出許多紅紫色的物質?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另外,一般花青素對酸鹼的敏感度相當高,有酸紅鹼藍的特性。那紅龍果所含的色素呢? 倘若您去測試後應該是得不到這樣的結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試試,下面聯結有相關試驗,感謝Zfang版主同意轉載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zfang-zfnag/article?mid=5398&sc=1#9622 (來自 Zfangの科學小玩意)


有鑑於此,紅龍果的色素之謎到底為何? 皮塔屋整理現今已發表的文獻資料,提供關於紅龍果甜菜紅素的點滴訊息。




紅龍果上所純化分離出的一種甜菜紅素,(修改自 Wybraniec et al. 2001)

甜菜紅素(Betalains)是由Mabry和Dreiding於1968年引入定名,最早期曾稱之為Caryophyllinenroth,而後又改名為Rubenroth及Chromoalkaloids ;早期也曾認為是一種含氮的花青素“Nitrogenous anthocyanins”。(但現在已不這樣稱呼了)

Betalains最主要的基本架構為Betalamic acid ,其中又因呈色不同主要包含兩大類,

其一是呈現紫紅色系列的Betacyanin-ex. Betanidin,如紅肉紅龍果,

以及呈現黃色系列之Betaxanthin-ex.Indicaxanthin ,如刺梨仙人掌果。

Betalains與花青素(Anthocyanin)同為自然界中重要的色素成分,然而,兩種色素的來源有異,相關研究指出,尚未在同一種植物中發現這兩種色素同時存在,有此獨特的生化代謝特性,也使得植物分類學者,以此依據作為植物分類的原則之ㄧ。

花青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多種植物中,但是,甜菜苷色素依目前研究顯示,僅分布於石竹目(Caryophyllales)或稱中心子目(Centrospermae)十個科別的植物中,包括:

番杏科(Aizoaceae)、

莧科( Amaranthaceae)、

落葵科 (Basellaceae)、

仙人掌科(Cactaceae)、

藜科(Chenopodiaceae)、

刺霸王鞭科(Didieraceae)、



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商陸科 (Phytolaccaceae)

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

Halophytaceae;

另外betalain也發現於真菌界的少數高等真菌中(ex.Amanita muscaria)。


甜菜紅素幾乎可分佈在植物體中的各部位,舉凡

根-如甜菜、

莖和葉-如Teloxis、

花-仙人掌科、番杏科、馬齒莧科、

苞片-紫茉莉科、

果實-仙人掌科

種子-莧科。



待續..............

皮塔屋觀察筆記---田間病害(二)


一直以來 針對莖潰瘍病 皮塔屋都關注新梢的發病狀態

也沒觀察過成熟枝的發病情形

一來是因為很少見 再來是沒有機會仔細去看

下圖1-3 是典型新梢莖潰瘍病的發病病徵

1 小黃點(沒有橘色斑的黃點 不會繼續發病) 2 橘色斑 3 潰瘍徵狀(伴隨產生黑色孢子)

這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 皮塔屋收集到許多照片 是來自老枝條的病斑 至於是不是莖潰瘍病 尚未經過科學的鑑定

但整理其發病過程如下



圖A-E 是採集成熟梢的照片

圖A 一樣會呈現退綠色的圓斑 中間仍有一的橘色的針狀點

圖B 隨著病害發展 退綠斑會顏色會加深 呈現有水浸狀的感覺
橘色斑 會越來越大 且呈現凹陷狀(這點倒與文獻描述相似)

圖C 橘斑組織呈現凹陷淺咖啡色

圖D 咖啡色病斑擴大

圖E 咖啡色病斑會浮出表面 此時組織可能與病原菌對抗後 將其侷限在這圓圈圈中 只要病斑沒產生孢子 似乎就沒有甚麼問題

圖C' 除上述過程外 C'則是呈現另一種病徵 橘色病斑逐漸擴大至整個退綠斑上 並浮出枝條表面且組織會有腐爛的現象

據聞 只要將其弄破挖除曝曬即可 有點感覺像擠痘痘一般

上述資料 僅是這一次的觀察結果 供大家參考



觀察過程中 有一些有趣的發現

一開始看到下圖A的兩個圓斑 還真沒聯想到這跟莖潰瘍病有關(皮塔屋田間經驗實在太弱了)

還好 觀察力夠強 一會就察覺 這病害間的關聯性

如圖B將枝條扳開 可以看見裡面已經有很典型的潰瘍病班

沒想到這病害發展已經可以橫跨枝條到另一個表面了

以後這也是要注意到的一些點 將來再找感染源的時候

這樣的病徵也要小心注意 不可遺漏

寧可錯殺 不可放過 XD




將潰瘍病的枝條稜邊 橫剖下去 可以看到病害發展的過程

這可以得知兩件事

其一 為何另一面也會有病徵 因為病原感染後枝條組織一路抵抗 可能也一路潰敗 但終將病原侷限在一個小範圍內
不會擴大

其二 若去看一些較後期的病組織 可以看到 罹病處有很明顯的木栓組織 發病後期常常觀察到 病癥會凸起

其實 就是枝條組織 將這些罹病的木栓組織有點往外推的感覺




將來在敘說資料的同時 皮塔屋也會加諸一些 自己的意見與評論

期盼提供更多的訊息給大家參考 也請各位不吝回饋與指教囉

以上 供大家參考

皮塔屋觀察筆記---田間病害(一)


為了 提升皮塔屋的水準且兼顧所撰文的品質


很多的資訊 都必須一一加以檢視且跟科學文獻印證 才敢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時期是病害好發的時節 皮塔屋 針對病害的部分(尤其是莖潰瘍病) 再次投入觀察


希望 能夠多多了解一些資訊 再將其轉化成有用的知識


皮塔屋的學理知識多 田間經驗少 接下來得好好加強這不足的部分




病蟲害的管理上 沒有單一途徑可以完全的管控病蟲

因此 在管理策略上就顯得重要了

有經驗的農場管理者 可以透過許多的"徵兆"給予最適當的防治策略

上面的整合病蟲害管理概念 提供了大家幾個原則

當植株尚未顯現病害的時候 該如何預防?

當植株發病後又該如何治療?





舉例來說 品種抗性

針對莖斑病而言

下圖A是一般福帝龍系列紅肉種 圖B是來自熱帶地區育成的紅肉種

皮塔屋縱觀整個園區 觀察到 福帝龍系列的植株容易產生莖斑徵狀 圖B品系則幾乎未見病徵

這就顯示 其實在對病害的耐受性上 眾多的紅龍品系間是有其差異的

策略上 若能選育出較抗病的品系 則在病害防治上是有其相當的功效

只是 當前並未有相關的育種成果


再依莖潰瘍病為例

這隻病原菌 說實在也是愛搞怪

根據文獻資料 他普遍存在森林裡 是一個常見的微生物

會造成木本植物的潰瘍病(芒果、柑橘)

感染後會潛藏在樹皮內 再從內部發病 造成木質部呈現黑色狀 孢子會分布在樹皮內或外部潰瘍的徵狀上

仔細想想 紅龍果枝條大多數是肉質的部分

只有在節間處 才會顯露典型木本植物的維管束(不含肉質部分)

仔細看下圖 一旦枝條節間處感病 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整根枝條迅速爛掉 皮塔屋不清楚這病菌在維管束內可以如何移動 移動速度又為何

但根據田間觀察 應該不會太快

因此 一旦發現這樣的病枝 盡量往下面一節剪除

應可確保其安全性



整合上面的流程圖來看

這一部分需要涵蓋有病原採樣 田間衛生 及栽培管理的策略

因為 你必須了解病源入侵途徑 散佈方式 存在位置

再搭配田間栽培管理技巧 整枝修剪 修剪後的枝條

不能隨意丟棄 需要移出田間

最後一步 在病重園區 還得加上化學控制

修剪後 立即施以藥劑防治 避免由傷口入侵維管束的部分

這樣的思索方式就是整合病蟲害管理的概念

以上供您參考

紅龍果病害特論(十三)---紅龍果莖潰瘍病 Pitaya Stem Canker


http://apsjournals.apsnet.org/doi/pdf/10.1094/PDIS-08-11-0689-PDN

本文出處 (連結至上述網址可看到原版圖片)

M. F. Chuang, H. F. Ni, H. R. Yang, S. L. Shu, S. Y. Lai, and Y. L. Jiang

First report of stem canker disease of pitaya (Hylocereus undatus, H. polyrhizus) caused by 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in Taiwan
Plant Disease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Posted online on 29 Feb 2012ublic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 名 :紅龍果莖潰瘍病 Pitaya Stem Canker

病源: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病徵:枝條上有小,圓形,凹陷的局紅斑點進而發展成潰瘍狀(接種後1-2週才顯現病徵)

傳播途徑: ---

防治方式:田間衛生、施用預防性的殺菌劑。

紅龍果 pitaya - 田間管理改變花期 一路之隔兩樣情












當大家都在追求冬果產期調節技術的時候

還有許多農友努力地嘗試不同的管理技術 調整產期

皮塔屋彙整近年來較成功的果園 供大家參考



(一)夜間燈照產期調節生產冬果

這技術皮塔屋已經介紹許多成功的案例

諸如 嘉義鹿草 南投集集 屏東內埔/長治 台南柳營.....等

夜間燈照可以生產完全反季節的果實 是一個技術門檻高 但相對獲利也高的生產模式




(二)夏季花期管理延後產期

去年 五郎農場的傅大哥 嘗試著新的萌花批次管理

用以改善果實品質與調節產季內的產量

照片內 右邊是為調整的植株 左邊為處理植株

可以 清楚看到效果極為顯著



對照組 冬末已無果實



對照組 近照



處理組 植株仍掛滿滿果實




簡單的來說 其實就是利用疏花調整夏季產量

說來簡單 但決勝關鍵在於 要疏掉多少花? 何時疏花?

這當然是傅大哥的技術機密囉 皮塔屋無法在此詳談

但是 厲害的格友聽到這樣一個方向 應該也就很足夠了

重點是 理論(大家都知道)---->應用(卻都摸不著邊阿)

但就是有農友能夠摸索出成功的管理方式

皮塔屋僅是就其學理基礎 衍生說明 跟大家分享

(三)冬季新梢管理提早花期

皮塔屋曾分享過屏東一位農友他藉由修剪管理提早白肉產期

紅龍果---整枝修剪 極致應用 皮塔屋由衷敬佩ㄚ

http://tw.myblog.yahoo.com/pitaya-house/article?mid=2205&prev=2258&l=f&fid=5 (請參考該文章)



這是99/5/19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植株已掛滿三批花果

有果實甚至已經轉色 可想而知 很早就萌花了

皮塔屋分享一個個人觀察心得

要有如此早的花 其實 有個先決條件 前一年的產期應該會提早結束

也就是說 要延後或提早產期 在不外加任何藥劑或是燈照的情況下 同一棵植株上 只能選擇一種模式

不過 我相信一定還有未出面的高手 可以有更高竿的管理方式 期盼各位格友不吝分享 :)

小黃點病更名 紅龍果莖潰瘍病pitaya Stem Canker ---揭開地獄殺手的神秘面紗


近年來紅龍果莖潰瘍病(小黃點更名)病狂掃世界上許多重要產區

不單單是國內 東南亞地區更是疫情嚴重 甚至遠在澳洲亦有發病的訊息

無奈 鮮少病理學者投入研究 一直無法鑑定出其病原為何?

從早期宣稱是殺草劑的危害 也有人提到是酸雨造成

也有說是病毒真菌的影響...............

在眾多的說詞中 就是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假設

所幸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楊分所長及植保系倪主任所帶領的植物病理研究團隊努力下

經過科學的檢驗方式鑑定出病原菌 是一種真菌

(待倪主任的研究報告正式在Plant disease刊出後 皮塔屋會仔細拜讀 再跟格友分享內容資訊 請各位耐心等候)

以後 栽培者 不用再茫然不知所措

知道敵人是誰 就有機會發展出管理措施

借重各位植病及園藝研究人員的努力 相信 很快就會有適切的病害管理措施

期盼ing..................





往後 紅龍果小黃點更名為紅龍果莖潰瘍病

小黃點是取其感染初期的病徵

潰瘍病乃是取其發病後期的病徵






Phenology, Canopy Composition, and Fruit Quality of Yellow Pitaya in Tropical Taiwan (文章終於發表了)


Phenology, Canopy Composition, and Fruit Quality of Yellow Pitaya in Tropical Taiwan

HORTSCIENCE 46(11):1497–1502. 2011.

Yi-Lu Jiang, Tzong-Shyan Lin, Ching-Lung Lee, Chung-Ruey Yen and Wen-Ju Yang*


(Yi-Lu in yellow pitaya orchard)

Abstract:

Yellow pitaya,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 (Schum. ex. Vaupel) Moran, is a potential new fruit in Taiwan.

It sprouts mostly in winter and flowers in late spring and fall. In this study, an average of 60% shoots within canopies flowered.

Shoots sprouted in the current winter flowered in fall and produced winter fruits, and shoots sprouted earlier than the current winter flowered in late spring and produced summer fruits.

Floral buds on most shoots appeared at the distal end.




The weight, pulp percentage, and total soluble solids of winter frui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ummer fruits.

The number of black seed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ulp weight (R2 = 0.87).

The total soluble solids in the core region of winter fruits reached 22.7 °Brix,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regions.

Future efforts to improve yellow pitaya production in Taiwan include increasing winter fruit production by enhancing growth of the current year's new shoots through proper canopy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the size of summer fruit by artificial pollination, fruit thinning, and other means.





Additional index words.

climbing cactus, flower season, flowering shoot, shoot age, sprouting,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






皮塔屋在顏老師的引領下埋首踏入紅龍果的研究領域

但在接觸黃龍果後堅定了我的研究生涯

黃龍果是一個令我又愛又期待的果品

早年針對黃龍果開花物候習性研究


研究枝條年齡、長度跟開花結果的關係

研究果實種子數與果重的關係

探討緯度對黃龍果開花期的影響

這些資訊通通寫在這篇文章中 終於在楊老師的指導下 完成人生第一篇的科學文章

皮塔屋在此與大家分享這一份難得的喜悅 :D


PS:皮塔屋黃龍果專文請參考下面連結





黃龍果---栽培技術門檻高的夢幻黃龍品系http://tw.myblog.yahoo.com/pitaya-house/article?mid=561&prev=1205&next=544&l=f&fid=11

黃龍果---魂牽夢縈的滋味 多刺惱人的外表(全世界最好吃的仙人掌果) http://tw.myblog.yahoo.com/pitaya-house/article?mid=544&prev=561&next=487&l=f&fid=11




*To whom reprint requests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wendy@ntu.edu.tw.

紅龍果---赤柯山下的紅龍傳奇


花蓮玉里紅龍果

在李班長及全體班員的努力隻下 一直是有機紅龍果的代名詞



長久以來心中有個疑問 該地區很多新建的果園為什麼還一直維持高棚架式的栽培模式

原來 是當地颱風侵害時風勢強勁 枝架容易倒伏

花蓮地區已栽培白肉品種為主 鮮少紅肉品系

因為當地氣候因素 產期較其他區域晚約七月開始

約在11-12月結束產期



為了追求完美的果色與品質

大夥也用心在套袋上做研究 不管是套袋的時間還是材質顏色等

都有相當的心得與成果



尤其為達到優質果色的兩段式套法 先套網袋再套其他色澤的袋子



我只能說

這真是太辛苦了 親愛的消費者

當您吃下這一口果實時 是否曾想過

果子是如何長成? 得花費多少農友的心血呢?

以這樣的栽培模式估算一下 一顆果實 從花苞到採收農友得經過幾次雙手仔細的呵護

疏花1次 摘花冠1次 套網袋1次 套不織布1次 拆袋2次 採收1次 分級1次 裝箱1次 至少9次



天氣變化越來越劇烈 花蓮地區植株遭受日燒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此次參訪的果園有個讓我相當佩服的點

與野草共生的草生栽培模式

草生栽培的農友會希望是單純草相的草坪

但這個果園 所展現的管理哲學是 野草就讓他隨著四季更迭 由大自然來安排吧

順勢而為的管理 皮塔屋由衷佩服



紅龍果產業大風吹---健康 安全 優質


民國100年只剩兩個月了

大家在歡慶之虞 是否有人注意到一些訊息呢?

原本的高價果品水梨滯銷了

原本的無名果品紅龍果竄生而起

對每一個產業 基本上我們都抱持樂觀的態度

但卻不能忽視每一個潛在的風險

紅龍果產業近來最大的熱潮 非"產期調節"莫屬了

曾有人問我 若每個人都產調成功 那麼 這項技術就沒價值啦

又是一個產業因產調改變產季與價格大起落

我記得當初 我回答他們說 那是以後的事情

產調都做不出來了 怎會去想那些 這麼往後的事情

說真的 當初我也只是一個研究生 怎會想這麼多

作出研究 可以畢業就好了 對產業 我沒那麼投入去了解

但 到了現在 我還是 這麼想 產業的發展絕對不是我們掌握的

是市場導向 非產季的價格好 你能阻擋大家嗎? 不可能

因此 若成功開發技術後就回歸市場機制

我相信初期是生產者主導市場

但是 大家都投入後 又是價格主導市場了

這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紅龍果的本位價值在於 "健康的水果 安全的水果"

所有的栽培者都需保護這一本位價值 不要去破壞這一規則

再者 紅龍果讓大家接受度變高 是因為 "栽培技術改進 品質提升 優質果品"

一改消費者對紅龍果品的觀感 但我相信很多人更是基於第一個理由來吃紅龍果的

諸位栽培者 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 都要一起秉持這些原則



再來 另一大改變就是 新品種的崛起 蜜寶 大紅 . ...

新品種的崛起 改變了國內市場的導向

開創了新的外銷契機

新品種改進了栽培上勞力的投入

農友可以更省工

但是新品種與現有的大宗品系 之間的區隔 各位栽培者是否已經掌握到了?

還是 您也只是盲從 又是一次的 一窩蜂



其三 兇猛頑強的紅龍果病害

病害的影響 將是限制紅龍果產業發展及擴散的重要因子之一

黃點點病未解

又有新的病害襲來(植株萎縮無發生長)

真是雪上加霜



諸位 你準備好面臨這些挑戰了嗎 ?

從現在開始 到我明年產季來臨時(剛好我退伍)

紅龍果產業即將進入另一個嶄新的領域

皮塔屋勢必又會見證一次新的變革 一波新的革命 必定會有人犧牲

但 在這場戰國時代存留下來的英勇鬥士""您""

再讓我們一起攜手把紅龍果產業帶到另一個境界

大家一起加油吧

皮塔屋紅龍果研究團隊 敬上

紅龍果---羅東仙蜜果


20100821自由時報 羅東紅龍果品評分高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21/today-north20.htm

無意間看到的報導 才知道多年前去拜訪的產銷班 已經在國內打出一番名號了

宜蘭地區的紅龍果產銷班相當早期就創立了

看他們仍沿用"仙蜜果"的稱號就可以知道了

該班也算是紅龍果產銷班的元老

藉由第一次返台假的時候 也特別去拜訪他們---石家班 :)



1001當天天空狂下大雨 我們正由蘇花公路前往羅東

還好一路平安 路過蘇澳時 還前往金馬祖那邊拜拜

金媽祖一訂有聽到我們的祈求 一路狂下大雨

到了羅東 就停雨了 一上車要啟程 又狂下大雨.....

感謝媽祖保佑 :)



去的當天 碰巧石班長在採收果實 分級區裡已擺滿精挑細選的紅龍果了

石班長所栽培的品系是現在比較少見的長形果

已經很久沒有品嘗過石班長的果實了

入口時 紅龍果的甜味表現相當優異

多年下來石班長自己努力 精益求精 不斷提升果實品質 已經培養出一群死忠的粉絲了



羅東仙蜜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逕自尋訪



石班長的園區採單柱式栽培

因地勢低且地下水位高 所以採取高畦栽培

印象中 畦溝裡都會積水 何況我們當天去時正下大雨 畦溝裡積了滿滿的水



從照片不難看出 此時植株上還掛了最後的幾批果實

產季也進入尾聲了



石班長的園區防治野草除使用雜草抑制蓆外

還大量覆蓋稻草



下圖這三大叢白肉植株 對皮塔屋來說可是記憶深刻

記得多年前 為了與石班長討論修剪的問題

我特地跑來果園實地修剪了5叢植株

將這麼茂密的植株 大刀闊斧的砍到剩下一半左右的枝條

每一刀下去 就聽到一旁的石班長 心痛的嘆息聲

而我 也只能裝做沒聽到 繼續修剪了

沒想到多年後 這生命力旺盛的紅龍果 又回到跟以前一樣了......



石班長的園區 還栽培有黃龍果 這幾乎沒人種植的仙人掌果 沒想到他還保留著

猶記得當初因黃龍果生長勢極差 且容易罹病

石班長已砍除很多枝條 原以為無緣再見其身影

這一趟有幸看到 仍掛果的植株






為了在這紅龍果的戰國時代中生存

每個人都得投入大量心血 找到不同的出路

提高現有果實品質 才能讓果品順利流通換得好價錢

期盼未來的日子 羅東仙蜜果能夠越來越好 加油 :)